香港首家共享单车公司倒闭
近日,共享单车市场又有新消息:香港首家共享单车公司Gobee.bike宣布将结束在香港的业务,用户8月10日前可申请退押金。
这则消息被淹没在上周小米和映客前后脚登陆港交所的海量报道中,不过眼尖的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还是一眼就发现了它。
业务投放到结束仅存15个月
记者对这家Gobee.bike共享单车公司进入香港市场还有点印象,那是在一年之前的2017年4月,没想到从业务投放至结束运营,只维持了短短的15个月时间。而它的关闭,则让我们看到了这个行业一些关键事件的缩影。
公开资料显示,2017年2月,Raphael Cohen和Claude Ducharme共同创办Gobee.bike,香港“第一家本地共享单车”由此诞生。当年4月,Gobee.bike在香港沙田区、大埔区等推出1000架共享单车,用户付390港元押金之后,每30分钟收取5港元。
彼时,这两位创始人曾乐观地估计,2017年4月底将提供逾2万部智能单车供用户租用,2017年底将会增至30万辆单车,覆盖全香港大部分地区。
在Gobee.bike上线后仅仅两个月,重庆共享单车企业“悟空单车”宣布退出市场,成为这个行业首家倒闭的公司。
有从业人士在跟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谈起这段历史的时候评价,“重庆更适合助力车吧,都是山坡。”
事实上,到了今年,多家共享单车公司都已推出了助力车业务,但当时的悟空单车似乎偏偏不信这个邪,硬是以身试了这个“错”。
那么香港呢?
曾经有业内专家撰文直指香港不适合布局共享单车业务的几大原因:第一,香港的公共交通发达,地铁、双层巴士和小巴基本已经满足大部分人的需求,共享单车在香港承担不了出行“最后一公里”的作用。第二,香港的港岛和九龙地区多山路,路边交通也并未配置单车道,自行车的出行并不如内地方便。第三,香港地少且道路狭窄,共享单车还面临着严峻的停放问题。
听上去倒是和重庆的情况很相似。
上述人士也表示,“在香港骑单车相对而言比较危险,而且香港市场很小,用户基数不大,对盈利来说也很不利。另外,共享单车是重运营模式,十分考验精细化运营和成本控制。这些问题如果解决不好,这个结局也不令人意外。”
融资后拓展海外业务失利
在短暂的运营生涯中,Gobee.bike拿到过几笔融资,分别是2017年4月由Swiss Founders Fund领投的种子轮融资,以及当年7月来自物联网基金Grishin Robotics的900万美元A轮融资。有意思的是,拿到A轮融资后,这家公司表示“打算用这笔资金进行海外扩张”。
这件事情或许成了Gobee.bike的一个转折点。
当年10月9日,被称为“小绿车”的Gobee.bike登陆法国。当时有媒体报道称,Gobee.bike在欧洲顺风顺水,吸引了15万国外用户与数十万次单车使用次数。
不过好景不长,没过多久情况就急转直下。今年2月,这家公司宣布停止在法国的业务,有资料显示在这之前Gobee.bike还宣布退出了意大利。该公司表示,原因是自行车成本,“截至目前(编者注:指2018年2月)Gobee.bike的欧洲自行车已经损坏了3200辆,还有1000辆被违规停放到某人家中”。
事实上,面对类似窘境的不止Gobee.bike。近期,另一家国内共享单车巨头也传出了退出澳大利亚市场的消息,其在当地的运营时间尚不足一年。
另一位资深业内人士对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坦言,Gobee.bike在香港的失败与地形有关,但不是主要的。“主要在于共享单车的‘出海’本身就是伪命题,更多是资本故事和任务。当钱烧不动的时候,那些线下运营不好做的地方就会先垮。投这些地方更像插旗帜圈版图,压根不是冲着运营去的,所以迟早玩不下去。”说得也是相当直白而清晰了。
对于巨头而言,“玩不下去”无非是从这个地区撤走。而对于将融资主要用于拓展海外业务的Gobee.bike来说,事情就没有这么简单了。“开疆拓土”失利,香港业务堪忧,也难怪其公告里表示“一年多以来,我们的业务仍未能录得盈利,庞大的单车维修开支令我们难以继续运营”。然后就没有然后了,令人唏嘘。
上述业内人士对记者评价,这个行业现在确实挺尴尬的,合并遥遥无期,资本开始迟疑,巨头“各自为政”。对于业内几家公司陆续被传出的融资和谋求上市消息,他不置可否,“共享单车还是个生态补充,而非生态营造器。”
推荐阅读
-
物流行业将延续稳中有进发展态势
2022-02-11 -
抗疫各地物流协会在行动
2020-02-24 -
香港庆祝新中国成立69周年
2018-10-02 -
香港青年踊跃参与特区政府暑期实习
2021-07-28 -
香港搬家到秦皇岛
2019-11-29 -
货拉拉更新招股书继续领跑数字物流业
2023-09-30 -
香港到北京搬家公司
2018-07-20 -
加速物流降成本促经济高质量发展
2021-01-22